主页 > 就业

做金融是什么工作(搞金融的实际是做什么工作的)

乐正水风 2022-06-25 22:10:41 6983次

金融工作泛指和资金融通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的工作。金融可以从事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外汇和金融管理机关等)。

提起金融圈,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个标签?金领?高富帅?年薪百万?反正在大众眼中,进了金融圈,感觉人生已经离走上人生巅峰不远了。

其实,外表光鲜还要拜媒体所赐,每年上市银行人均薪酬排行榜会被各大媒体、营销号热炒,可是你见过多少媒体关注过那些真正闷声发大财的行业。

金融行业是一个离钱太近,离天堂太远的行业。因为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待在里面几乎每天都要面临很多艰难的选择,或是诱惑,或是压迫,或是多种齐聚。

身在金融圈打拼的人们,或许都在“痛并快乐着”。日进斗金,腰缠万贯,出入豪车,房产千万。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金融人士的标签,但实际上,做金融也可能做得“很苦逼”。

一、工作强度很苦逼,但薪酬高

金融是最市场化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前台业务部门,考核你的点很简单:你的贡献和价值、你为公司赚了多少钱。

高强度的工作,身体损耗压力大

说到金融行业,以投行同胞为例,投行是众多金融学子的心之所向,高薪和长时间工作、压力成正比。

经常看到知乎上有人吐槽,投行频繁出差,岗位要求高,不仅要对监管机构负责,要对客户负责,还要多方面的沟通,高效完成工作。

还是典型的团队承包制,团队长每年背着业绩指标,做多少个IPO/定增等项目,为公司创收多少、对应分配多少的奖金包。

干得好,团队长和底下小兵赚得多;干得不行,甚至连续两三年达不到业绩考核指标,被KO出局。

而现在业务同质化,为了项目抢得头破血流那是常见的事儿。

要么是各种官二代、富二代等有资源加持的同胞过来抢饭碗,要么是清北复交常青藤这些顶级聪明又年青力盛的后浪和你比拼。

有的时候很是担心短期内因为状态波动或运气不佳短期KPI难堪而被KPI出局,哎摸了摸自己硕大的脑门,焦虑得直掉头发!

虽然说投行的工作很累,但是辛苦付出是有回报的。整体来说,投行民工在合规展业、踏实奉献的基础上,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水平。 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争破头去投行工作。

在任何行业或者工作中,如果你要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很长时间,你也会为你的努力得到更高的回报,这对投行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卖方研究员而言,也是一样,他们最大的动力,就是评选新财富分析师排行榜。

一旦上榜,就说明你推的股票获得卖方的认可,为客户创造了价值,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和分仓金收入。但是如果没有上榜或者没有业绩,很有可能遭到裁员的结局。

上榜的顶级研究员,一年为公司创造的佣金收入可能就几千万。这种情况下,拿几百万的工资毫无压力。

像是券商客户经理会诉苦,因为业绩压力比较大,能完成业绩的,会调侃自己说说外表光鲜,内里悲催。

因为完成业绩的背后往往是高额的提成,自然是外表光鲜,且这些提成往往是可以弥补内心的压力的,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悲催。

能做到外表光鲜的,基本很忙,但是高额的工资足以弥补这些压力所带来的影响。

毕竟有句话叫你吃的饭越多,你就得承受更多的工作,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嘛!大多数金融人士也只是倒倒苦水,没什么其他意思。

你见他们辞职了吗?答案很明显。

二、业绩/风险要保障,精神压力大

真正悲催的是那些,无法完成业绩的客户经理,低额的底薪,巨大的业绩压力,生活和精神上双重压力袭来。

但这种人一般内外都是悲催的,不存在说外表光鲜,内里悲催一说。只是简单举几个例子,你觉得还有哪些苦逼悲催的岗位,请留言告诉我!

1、风控

对于风控从业人员来说,忙的时候巨忙,还经常被业务人员怼,项目做不好背锅。

有时候既要考虑公司团队业绩,也要考虑合规合法,所以风控处于一个两边挨打的地位,两边都吃力不讨好,大家心思也是,先完成手里的单子,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风控人员只有兢兢业业做好业务核查,持续加强风险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各种业务创新时,风控人员操碎了心,从制度的撰写,到流程设计的合规性,从业务开展是否符合监管导向,到各个细节中有无操作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控人员都要考虑到。然而,业务创新最终完成,去汇报评奖的永远是业务人员。

你说苦逼不苦逼,好事轮不上,背锅的是第一名。

2、机构销售

苦逼的还有一线的销售人员,那么点底薪,无休止的任务,开户任务,基金销售任务,客户资产任务等等,连正式员工都不算。

一线的为了一点业务要磨多少功夫,才能换那么点业绩,还要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压力,小鬼才难缠。

没业务的时候,想想生活费在哪的时候,你们说,苦不苦。其他的正式员工为什么愿意加班,因为至少有盼头啊,一线的,学历不行,关系不行,随时被刷的节奏啊。

任何行业和销售相关的工作都有压力,每天拼命工作,立下无数的“军令状”,只为完成业绩,不被淘汰,拿到那点似乎和努力不曾正比的薪酬。而越到年底,销售们在工作上的安全感也极为缺失。

随着技术发展,销售这份工作的多数职能都已自动化,人工介入的部分大大减少,银行向“低接触”商业模式转变,客户正被鼓励用电子系统进行交易,不再需要人工帮助。从而无形中,也给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付出的努力和回报难成正比”是这些金融岗位看上去备显苦逼的直接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烦恼主要发生在基层金融人员,也就是所谓的“金融民工”身上。

高强度低附加值的工作基本都是一线在做,万一没跟领导站在一条线上随随便便就被边缘化,就此在基层挣扎永无翻身,上升就无望了。

三、"钱少事儿多"很苦逼

1、IT运维

IT运维,可能大家对这个岗位都不太知道,经常是夜里也上班。

除了需要保持系统稳定,还需要理解业务人员各种奇奇怪怪的需求,弄清楚业务逻辑之后才好开发。

现在虽然大券商都在大力招金融科技人员,但是确实信息化程度不够,很多需求都是按进度盯着你干,感觉自己变成人肉进度条。

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饭碗不保,神经高度紧张。凌晨被电话打醒心脏病高发,事无巨细统统都放夜里做,长期缺睡减寿。成本中心,给钱给title都不爽快,晋升缓慢,每年竞聘季节各种神仙打架,妖事频发。

升职看背景、排资历,被VIP和小Bza各种插队是日常。你爱来不来,要滚就滚,反正有的是人要来。

2、估值清算

上班时间倒不忙,但是下班时间忙啊。

估值清算就是这么一种垫后的角色,估值表估值信息一般收盘后到晚上甚至八九点才来,完了又得在临晨前汇总数据报送防止系统切日,也是实惨。

不同银行/券商/投资公司的清算部门业务不太一样,因各自前台业务、涉及的产品和市场而异,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交易的真实性审核、匹配交易细节、监控账户余额、发送清算指令、进行资金收付等。

工作对实效性要求比较强,适合细致的人,强度因公司而异,但总归比前台轻松的,但如果要在欧美市场清算的话晚上会拖很晚,可能会有倒班,只做亚太市场的好些。

如果单指清算这一领域的话,其实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比较偏门,哪怕你成为这方面专家也很难跳槽去更好的公司/职位。

四、最后

其实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苦逼的,只不过大家对于苦逼的理解不同。

人们都被金融圈那些造富神话和坊间传言的假象欺骗了,事实上很多工作,都是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的。你羡慕他们飞机头等舱满世界跑,又何曾想过你的朝九晚五对他们来说也是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像是金融行业的卖方行研会经常加班到很晚,投行承做们需要天天出差,在材料申请阶段,熬夜通宵,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材料递上去,不然会被发行人踢PP。

要说光鲜亮丽的投行承揽,跟发行人喝到天昏地暗胃出血,也是发生过(注意是发生过,不是常态哈,大家别被吓到)。银行人拉存款放贷款,指标就是命令,军令如山倒。很多时候吐到客户面前也拉不来存款。

还有包括高大上的公募基金基金经理面对着基金净值跑不过大盘的焦虑、信托销售差三千万还没达成本月的销售考核、新一期的PE基金募集不到位面临团队解散...那都是常见的事。

你看到的都是年薪百万,但还有无数的炮灰被老板屌得一声不吭。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吐槽:上半生拼命赚钱,下半生用钱续命。

金融民工们,不是在追逐KPI努力做项目,就是在为KPI而忧愁的路上!相对而言不少实体企业对短期业绩的容忍度还是要高出不少。

在金融行业你觉得自己的岗位苦逼,觉得别的岗位好,殊不知别人也觉得你的岗位好。

金融行业的收入和人员构成大概是这样的,中间很少部分的高管和搞投资成功的拿着顶薪,绝大多数的是基层从业者。

金融这个浮躁的行业功成名就身价上亿可以很快,但不管你多牛死的也很快。

看着光鲜亮丽,拿着高薪,其实身后有你不了解的压力与风险。所以说,不要只看最高的那一小部份,看看那些踏踏实实活得很体面的人,只求靠自己的本事活着,挣的钱能睡得踏实。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