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习

古代周朝的都城在哪里(周朝的都城在现在的哪里)

范姜奇思 2022-03-08 20:10:05 5381次

周朝建立时,首都先在周原,后在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北部。周成王时,将都城迁到成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城洛阳。不过此后,周天子仍然大部分时间居于镐京。周懿王时迁都到犬丘。到了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新的首都选择了曾立为首都的成周,并改名雒邑。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因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国家地理幅员辽阔,也产生了许多中国历史文化之谜。其中,西周时期西周王朝统治管理东方的最重要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东都成周城,究竟存在于哪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成周城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中华文明探源、夏文化研究等产生方向的错误。因此,确立西周成周城的具体地理位置,考证成周城的历史遗址,乃当务之急。

虽然,当今主流学界依据《史记》中的记载 “(周武王)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周公往营成周雒邑”等文献资料,普遍认为洛邑就是成周;大部分学者更是依据“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而想当然地认为东周时期的都城洛邑就是西周时期的成周城。历史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仅仅从对文献资料的纯粹研究来看,这一结论恐怕也未必成立!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明确记载周公在摄政四年建设侯卫城,摄政五年营建成周城,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周公往营成周(和)雒邑”;“(周武王)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也完全可以理解为周武王营建成周、居住于洛邑,而后离去。

如此,“成周”与“洛邑”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而不是成周等于洛邑。在惜字如金的古文献中,即使会产生歧义,也断然不会对同一地名重复表述,如“成周洛邑”这样表述一个地方。

在西周历史文献中,具体到丰、镐、宗周等地名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都为单一使用,而无“宗周丰镐”这样的并列表述,如《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难道是古人穿越了,还是历史研究为地方利益所驱使?

成周与宗周都是西周王朝时期的历史存在,成周并不等于洛邑,那么,作为西周统治管理东方的军事中心,成周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在历史上它会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之谜呢?与夏文化中心的夏王朝历史又存在如此多的关联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中,找到确切的答案!

因为西周王朝的宗周地处中国西陲,不利于有效统治管理广大的中国东南地区,需要在东方建立一个东都,以实现周武王的“图夷,兹殷”大业。

在三千年前,中国地广人稀,以一个强有力的王朝军队直接进驻东南地区,实现军事威慑,高效地统治管理东南诸侯,防范镇压诸侯的军事叛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作为西周王朝管理东方的军事中心,东都成周理应位于西周王朝的东南地区。

从出土的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我们发现,关于成周铭文记载的青铜器,大都与“王”“淮夷”“南夷”“东夷”“南国”“东国”有关,与西周军队对南淮夷地区的军事征讨有关。如:

王命膳夫克舍令遹正成周八师之年。(小克鼎)

更乃祖考作冢司徒于成周八师。(曶鼎)

伯懋父(即康叔的儿子康伯懋)以殷八师伐东夷。(小臣速簋)

惟伯迟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兢卣)

王命或曰:“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戍于叶师。”(录卣)

(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國),至于歷内。王廼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禹鼎)

王归自成周,应侯视工遗王于周。(应侯见工钟)

用南夷逆敢作非良,广伐南国.王命应侯视工曰:“征伐逆。”我受命,剪伐南夷逆,我多俘戎。(应侯视工鼎)

唯正月初吉丁亥,王若曰:“应侯视工,伐淮南夷逆。”(逆)敢薄(迫)厥众,瞎(胥)敢加兴作戎,广伐南国。王命应侯征伐淮南夷逆,休,克剪伐南夷。我俘戎。(应侯视工簋)

王各于成周大庙,武公入佑敔,告擒馘百,讯四十,王蔑敔历。(十月敔簋)

成周之名的来历,与西周初年“周公东征”淮夷有着莫大的关系。《召诰》中云:“王末(终)有成命,王亦显”;“成周之所以称‘成’,也该是由于完成‘成命’和取得了‘成绩’,建成了周朝统一四方的国都。”(杨宽:《西周史》)。

其实成周之名与宗周之名是相对而言的,成周者,周统一大业之始成也;宗周者,周宗族之源也。“名曰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公羊传.宣公十六年疏】。

周统一大业之始成也,是以什么为标志的呢?《史记•鲁周公世家》:“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於卫,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周公东征“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由此可见,周统一大业之始成,是以“宁淮夷东土”“诸侯咸服宗周”为标志。

因宗周距离“淮夷东土”偏远,在“淮夷东土”“诸侯咸服宗周”的情况下,在靠近“宁淮夷东土”的营建一个东都成周城,建设一条高速公路“周道”,连接宗周与成周,加强管理“淮夷东土”,为“淮夷东土”提供朝拜周王的便利条件,显示王道。

同时也为西周的王公贵族提供一个享受南国水乡风情的别都,当是理想的选择。那么,这个成周城,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出土的周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兮甲盘给出了明确答案: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

周宣王命令尹吉甫到成周管理四方赋税,到了南淮夷,对淮夷加强统治管理。由此可见,成周城位于南淮夷当是铁定之事实,“成周洛邑”说就此彻底破产。

虽然,成周城位于南淮夷地区成为历史结论,但要真正发现并确立成周城遗址,只能依靠来自底层的广大人民的口口相传历史,也就是来自底层土生土长的民众千万年的文化传承为标志的民族传承。

根据笔者对多方面历史、民俗、民间信息的深入研究,位于南淮夷地区的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古城遗址,正是消失于历史记忆中的西周成周城。一个让“淮夷东土”“诸侯咸服宗周”“四方来朝”“四方来贺”的四方湖古城,一个让尹吉甫等西周王公贵族流连忘返的南国水乡,一个让来自各诸侯国的王公贵族们诗意勃发的《诗经》之乡,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