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业

经济学是文科还是理科(经济学为什么是文科)

宰父书凝 2022-03-23 16:10:00 7480次

经济学在我国属于文科专业,但是实际上经济学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很多高校经济学都是文理兼收的。按照国际主流标准,经济学在本科阶段一般划作社会科学而金融和管理学在本科阶段一般认为是商科。

有人认为经济学属于文科,但是你见过哪个文科专业写论文要建模型,做回归,还要画一堆图?但是经济学也确实不同于大部分理工科专业——不需要实验器材,不用做实验,不用担心实验对象死亡,也不用担心实验材料被污染,唯一担心的就是电脑宕机或算力不够。

那么真实的经济学博士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栏中所涉及的内容为嘉宾自身的经历,仅供参考,不同院校/专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哟**)

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数学,考研时由于对数学深深的畏惧而选择经济学。此举的好处是考研时数学会有很大优势,以及日后阅读论文时对于数理模型的推导和计算要快于本专业学生,坏处是在整个硕士以及博士期间深感自身经济学专业知识不足,奈何时间有限,只能对部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硕士毕业后,有感于自己并未经过专业和严格的科研训练,也因为对Dr.这个头衔的谜之向往,所以走上考博这条道路。然而,第一次考博我最有把握的公共课差了3分,担心的专业课竟然80+,结果出乎意料却又无可奈何。

然后便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再考。由于单位离家较远,每天来回通勤要耗掉3个小时,也就是这每天3小时,让我得以继续复习。幸运的是,由于家和单位基本处在公交线路的始发和终点站,因此我几乎每次都有最后排的座位,可以不受打扰的复习。

也许是上天眷顾,第二次考试,终于过线,也顺利通过导师面试得以继续学术生涯。后来我才知道,我能通过初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硕士期间对英语的坚持,报考同一导师的学生中,只有我的英语高于学校划线。那个时候,才真切体会到,英语之于考博,正如数学之于考研一样重要。不过后来,学校全面取消了公开招考,留给外校学生的就只剩下申请考核制这一条通道了。

我的博士院校是全国排名20左右的工科院校,现在想来,和工科院校真是有缘,硕博全是在工科院校度过。学院虽然名为经管学院,但究其根源,是从自动控制系逐步演化而来,所以无不打上工科的“烙印”。

工科院校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工业化流程的模式“生产”学生,每个学生必须有序经过一个个模子,只要你在各生产流程通过,就是一个合格产品。这样即便学生素质差异较大,但至少你努力就能达到毕业标准,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办法。

据我所知,我们学校的毕业要求可以说是地狱级别,对比同档次以及同类型高校,其毕业要求均低于我们学校。我的毕业要求依照研究生院2014年发布的标准,即1+2,2篇c刊,1篇校定权威期刊目录,其中中文26本或英文SSCI/SCI检索即可。

我所在校区处于远离市区的郊区,单程地铁40分钟。校园面积广大,有野生动物园之称,据说早期校区刚刚启用时经常可以看见蛇鼠出没,现在基本绝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香,桂花,栀子花等等。校区周围基本无大型商超,很适合潜心学术,我便在这样的环境度过了近4年博士生涯。

这四年里,第一年为上课以及积累,由于硕士期间基础太差,因此我第一年几乎没写文章。除了作为课程作业的几篇课程论文,课程主要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大概一共6-7门即可达到学分要求,不同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选择相应课程,我选择的包括高级产业经济学、互联网金融专题研究、知识管理研究、高级计量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热点分析等。课程内容一般为该领域前沿热点文章的介绍,课程前部由老师讲述,后部由学生自行寻找文章并在课上讲述。

博一结束之后,从博二开始,试着用自己收集的数据结合模型写了一篇实证文章,在经历了数次投稿被拒后终于在10个月后被杂志接受,然而见刊在两年之后。由于学校毕业要求是文章必须见刊或检索,因此这篇论文对我毕业几乎没有帮助。因此,为了按时毕业,我又开始了写第2篇,第3篇,第4篇以及等等的过程。

幸运的是,由于本科阶段的数学积累,在模型、计量和方法上上手较快。论文中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模型和实证,这一套虽说与工科有区别,但也大同小异,用这一方法不太可能写出惊艳之作,但中规中矩能将问题讲清楚,不会存在太大差错。在这一情况下,后续论文发表也算比较平稳,算是在学制内达到毕业要求,不会面临延期的风险。

作为经济学博士,如何写出一篇经济学论文呢?

首先,阅读量必须足够。有时候一个问题的提炼需要几十篇到上百篇的论文,只要在阅读量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其次,要学会收集数据。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数据即是王道,有时候为了一套合适的数据可能会中间绕很多道弯。遇到网上可以直接下载的数据那简直就是天赐恩典了,比如各大统计局,wind,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再次,就是根据问题构建模型。模型的构建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果的好坏,构建合适的模型就需要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帮助。此外,构建模型时还必须考虑诸如内生性,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而且,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变量之间都可以进行拟合回归,因此在模型构建中还必须考虑伪回归问题。将以上事情做完之后,那么剩下的就是愉(ku)快(bi)的写论文了。

在很多人意识中,我们经济学属于文科,虽然我们也不愿意归到文科(你见过哪个文科专业写论文要建模型,做回归,还要画一堆图的……)不过,我们也确实不同于大部分理工科专业——我们不需要实验器材,写论文只需要一台过得去的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不用做实验,不用担心实验对象死亡,也不用担心实验材料被污染,唯一担心的就是电脑宕机或算力不够。

那么,如何做到上述呢?

首先英语要好。目前的经济学文献中,大部分重要的论文均是英文,因此英语阅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人入门的时候都被老师要求翻译几十篇文献,有的同门因为英语基础不牢被翻译折磨得死去活来。我比较幸运,硕士期间没有落下英语的训练,积累了约1w+的词汇量,所以看英文论文时基本不存在问题。

此外,论文的泛读和精读也是重要的技能。目前学术期刊众多,所涉及的相关论文数量至少有三位数,如果一篇一篇看下来,那时间一定不够。因此,经济学专业,不仅要求看的够多,也要求你看的够精,找到重要的几篇细细精读,剩下的则是泛泛而读。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就得靠前期积累。再次,写论文也要持之以恒,不可中断,如果时间不够或者中途因为事情打断耽搁几天,那么基本上前面几天积累成果就得从头再来。

最后,读博不是只有做研究,其他事务如为导师充当助教,课后解答问题,改作业,写申报书,报销等。这些事务,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其他事务,但考虑到日后你成为老师之后一样要经历,提前熟悉操作也并非坏事。

写到这里,还是想感谢下导师,横向对比来看,在学院,导师对学生真的很好,不强制要求你打卡,不会主动问起论文进展。毕竟,他觉得你是快30岁的人,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你的时间自己安排,只要你能在DDL之前完成他交代的事情就好,离校记得请假,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事情。

我能按时达到毕业要求,也和导师的照顾密不可分。与此相比,学院里也有师生存在矛盾的情况,因此,想报考博士的同学,在报考前,最好从多方面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对于你能否愉快度过四年非常重要。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