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潜艇最早采用的攻击方法(潜艇最早采用什么攻击方式)

司空初珍 2022-07-04 13:10:03 6447次

潜艇最早采用的攻击方法是阵地伏击法,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敌方舰船必经的海域,预先部署潜艇兵力,设置一个或多个伏击阵地,守株待兔。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潜艇实施攻击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由于美国内战中的出色表现,潜艇作为一种新型反舰武器开始受到各国海军的关注。第一次潜艇攻击后仅36年,美国海军在1900年开创潜艇(SS)编制并服役了SS-1霍兰德号潜艇。

一年后的1901年英国皇家海军也服役了第一艘潜艇,有趣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艘潜艇不仅外型和美国的霍兰德号极像,其名字居然也叫霍兰德号。

而在1906年,德国海军的SM U-1号潜艇服役,标志着Unterseeboot,德语“水下舰艇”部队正式加入德国海军编制。

在各国大力开发潜艇的背后,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内燃机的小型化,蓄电池和电动机的发明让潜艇有了新的驱动方式,从SS-1霍兰德号起潜艇开始使用柴油电力引擎,彻底替代了亨利号略显无语的人力手摇驱动。

众所周视内燃机的运作需要提供燃烧用的氧气,显然这对于潜在水下与空气隔绝的潜艇来说是办不到的。随着蓄电池和电动机的发明,水下驱动这一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潜艇在水面上时,柴油机吸入空气运作,驱动连接着引擎的发电机将电力供给蓄电池。

潜艇潜入水中时,柴油机关闭运转,潜艇利用蓄电池中的电力驱动电动机运转提供推力。

当蓄电池电力用光时,潜艇必须浮上水面打开柴油机充电。因此为了降低水面停留时间,加快充电速度,潜艇通常会安装数台柴油机。

此种柴电动力的设计,一直被潜艇沿用至今。

亨利号潜艇在第一次反舰攻击中沉没的一大原因便是其略显蹩脚的长杆倒钩炸弹,新式潜艇为了不被自己的炸弹所炸伤,必须具备远程攻击敌舰的能力。1866年便已发明的自走式鱼雷变成了潜艇武器的不二选择。

早期的鱼雷多采用压缩空气推动叶片的方式推进,如世界上第一款自走鱼雷“白头”鱼雷,便是将空气压缩至90倍大气压放置于鱼雷中央直径17.7英寸的舱室内,发射后舱室逐步释放压缩空气驱动桨叶前进。为了平衡扭力,“白头”鱼雷便已采用了对转螺旋桨设计。

压缩空气在驱动鱼雷的同时,缺点也很明显。随着压缩空气的逐渐释放,压力越来越小,鱼雷的速度会越来越慢,不利于命中敌舰。

同时压缩空气会从鱼雷尾部释放,在水面上形成可见的气泡尾迹,这样敌舰可以通过观察气泡来确定鱼雷的位置,进而躲避鱼雷的攻击。

既然如此,为啥不让已经上了潜艇的电动机也上鱼雷呢?

电动鱼雷的出现让鱼雷的攻击得以更加隐蔽,由于没有气泡,电动鱼雷并无尾迹可循。以德国的G7E型鱼雷为例,其弹头装药仅占鱼雷前端一小部分,鱼雷中部绝大部分空间均被用来放置为尾部电动机提供电力的铅酸蓄电池。由于隐蔽性极佳,U艇大量列装了此型鱼雷。

不管是电动鱼雷还是另一种采用热动力的燃气涡轮鱼雷,新式鱼雷在性能上的提升带来的是体积与重量的增大,为了能携带更多的鱼雷,潜艇也因此越造越大。

换装了新式动力和武器的潜艇,水下杀手的能力已初见端倪。其所需要的,是通过战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