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中书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中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淳于娴淑 2022-06-08 15:10:16 7161次

政府的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了。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乘机废除了中书省﹐以六部直接受命于皇帝。至此,中书省结束了他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一.中书省的由来渊源:

汉朝时,汉武帝为进一步强化君权,以主管文书的中书令和四尚书掌握机密要政,当时太史公司马迁为首任中书令,领尚书评议计书。为便于出入后宫,当时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

中书长官有中书令和仆射两个职位。汉成帝时,废除由宦者担任中书令一职,改以士人为尚书。当时已有尚书台,且地位日益重要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受封为魏王后,便在设置魏国百官时,专设了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曹丕即继位后,改秘书为中书,并设置了监、令各一人,之下又置中书郎若干人,于是便成立了中书省,由士人充任官职。从此以后中书省与尚书台并立。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

二.魏晋时代的中书省:

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设置中书省,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自魏晋至隋初,以监和令各一人为其长官。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无中书之名。但其春官府有内史中大夫和下大夫等职,即相当于中书令的职务。

中书省最重要的职责是答复皇帝的咨询,负责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南北朝时期也基本延续了这一职责。南朝时,草拟诏诰成为中书舍人的专职。皇帝为了便于驱使,多以低级士族或寒人充任舍人,他们“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使得他们就有机会参预决策。南齐永明(483-493)时,中书通事舍人权倾天下。

三.隋唐时代的中书省: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內史省)仍为其中的重要部门。隋代的中书(內史)令与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仆射并列为宰相之任,地位尊崇。下置内史舍人(即中书舍人)八员,专掌诏诰。

到了唐代,中书省、 门下省和 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部门的总汇。凡事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后,中书令由于执政事之笔,有出令之权力,遂居宰相之首。

四.宋代的中书省:

宋代虽同样也设尚书、 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位特别持重。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任命省、台、寺、监、侍从、知州军、通判等官员。”中书省掌握着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南宋时﹐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改称为右丞相﹐中书侍郎又改称为参知政事。

五.元代的中书省:

公元1231年,窝阔台登基后仿照中原官职,使必阇赤长耶律楚材、黏合重山、镇海三人分别称为中书令和中书左丞相、右丞相,同时将必阇赤机构称为中书省。

公元1260忽必烈即位后,始采用中原官制,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中书省统领六部,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则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

至明代初始,依旧沿袭前朝。但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职权甚重。

到了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乘机废除了中书省﹐以六部直接受命于皇帝。至此,中书省结束了他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