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国家为什么不承认有龙(很可能是另一种时空的生物)

宇文冷雪 2022-06-01 10:10:01 7385次

龙存在的科学证据太少,龙大多生活在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没证据公开那不是瞎扯淡,这叫不负责任的,公开一件事情是一定要有真实有效的证据的,所以更多的我们也不多说了。

之前发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从科学角度来判定龙是否真实存在?虽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中华民族自古皆有传闻的神秘物种——龙,确实禁不起推敲,不被现代科学认可,但从读者反应来看,大家对中华之龙子虚乌有之结论着实不能接受,为此没少骂我,唉……

实际上大家冤枉我了,我本人也是倾向于承认龙的存在;而且从事理工科研究的我,对现代科学的体系架构和认证法则算是比较清楚的。也正是因为认知清晰,才发现了改变人类历史文明的科学,实际上走上了一条偏执的道路,有可能会带偏我们的认知,影响了我们对多样化、多元化世界的探索。

荷兰著名学者弗洛里德·科恩所言:“你断言某某东西,但自然中真是这样吗?能经得起实践中的检验吗?”因此,科学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使某些见解的实际内容有可能得到检验”,也即,不论思想的内容如何精妙绝伦、拍案叫绝,也不论思想的提出者如何权威泰斗、高不可攀,检验思想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中的检验,而且必须是普遍意义上的重复性检验,这便是科学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科学确立了成就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中的重复性检验,才为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之后,人类在掌握、驾驭这些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我所用,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近300年来的“疯狂”进步。

但正如哲学所言: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学也是把双刃剑,在打开一扇真理大门的同时,很显然关闭了其他“真理”的大门。因为“经得起实践中的重复性检验”的标准太过狭隘、太过僵化了。

从哲学角度而言,千百万次检验,结论都是唯一,只能说明被检验物体是恒定不变的,这明显违反了“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这一哲学定律,这说明现代科学确立的标准也仅限于特定环境,也即哲学上所说的“静止状态”,狭隘性不言而喻;

从具体物质形态而言,千百万次检验后的唯一现象只有固体一种,因为只有固体一直能保持固定的外形,而液体和气体由于自身存在易流动特性这一属性,此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的形态必然不同,没有固定外形可言,故而气体和液体被科学无可奈何地认定为流体,至今研究成果较少、进展缓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表征流体力学特性的N-S方程,至今却无解析解,只能不断地引入各种假设,不同人做出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液体和气体可是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但论面积,海洋面积就是地球的2.4倍,因此科学过分关注固体以及固体世界的“客观规律”,只能说现代科学树立的真理认证体系覆盖面太小了。

也正是因为现代科学的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过于狭隘、僵化,因此龙这种古代传闻的神秘生物自然入不了现代科学的“法眼”,理由毋庸多说,“见首不见尾”的神龙,如何经得起指向唯一结论的重复性检验?

抛开现代科学这一套认证体系,正如《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书中所言:龙很可能是脱离地球固化时空的一种特殊存在,这种特殊性可以表现为它的形态——液体,也可以是所在的平行时空——宇宙中的液化时空。

也就是说,不被现代科学认可的“龙”,很可能是另一种时空的生物,这种时空很可能就是液体主导的液化时空。

结合远古时期关于龙的记载,这本书中关于龙属性的认定还是颇有些道理的。比如《说文解字》中形容龙为:“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说苑·辨物》中所言:“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再结合古书中广泛存在的“龙生于水”、“龙司雷雨”的表示,可见龙是液体的论述不是空穴来风,只有液体才能恣意变化形状,也正因为龙是液体,才可能“水”性十足。

另外,让现代科学“大跌眼镜”的是:龙在远古时期很可能遍地都是,因为那时候的养龙、御龙、吃龙肉非常常见,还催生了相应职业:屠龙氏、豢龙氏。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秋,龙见于绛郊外……蔡墨曰:古有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缪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故帝舜氏世有畜龙……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豖韦之后。龙一雌死,夏后飨之……”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书籍,里面所言的“古”必定是较春秋时期更久远的上古时期,至少是舜所在的时期。从中可以看出:远古时期,龙可谓如牲畜一样随处可见,因此催生了相应的职业:畜龙氏、豢龙氏,数量不在少数。

帝舜在位期间,养龙的职业长久不衰,既有固定家族长期操持,也有家族以外之人慕名学习;这么拼命养龙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吃,如同现今的养牛、养猪、养羊一样,吃的人还真不少……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龙那时候绝对遍地都是,并且在猪、牛、羊到来之前,成为了当时人类的食物。

另外从“秋,龙见于绛郊外”这句话可以看出:龙在春秋时期已经非常稀少了,因此在蔡墨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之后,献子就诧异的问道:“为啥现在见不到了?”对方回答:“每个物种存在都有它的天数。”然后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最后说出了一个跟《我亲眼目睹蛟龙盘踞地球》书中相同的结论:“龙,是水做的生物嘛,水中的大官嫌它烦了,就不要它了呗……”

如此做一番大胆推测:上古时代的龙已经“水性”十足了,之后随着地球固化属性的增强,有可能真的跑到了适合它们生存的液化时空去了。

因此综上所述,养龙、御龙、吃龙肉?还催生了相应职业:豢龙氏、御龙氏,这说明远古时期,龙遍地都是;而龙因为“生于水”,“水”性十足,自然不被现代固化科学体系所认可,目前很可能是另一种时空的生物。

以上纯属沿着那本书的思想做一番推测,至于靠不靠谱,只能有赖于未来的认证了。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