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区别(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简析)

微生含灵 2022-05-13 05:10:06 7386次

公立学校确实是得到公认的,可以统一人们的认知和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有利。私立学校办得不太好,容易产生问题,但好处是差异性,交叉碰撞产生创新能力。中国最好的学校,几乎都是公办。西方教育办得好的却是私立学校。

人类世界教育源流概述

人类世界的教育诞生于东方,根据考古学家认定,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具有教育功能或可以称之为学校的地方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泥板书屋”,距今约5500年,然后是古埃及和古中国夏朝的骑射鼓乐等教学机构,距今约4500年。远古时候能办教育的,通常都是宫廷贵族才能做到,可以说是公立学校。

但人类世界的教育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甚至于在一万年前,原始族群部落时期,那些岩洞壁画和符号,就应该是人文和教育的总源头。而原始部落通常都是血缘关系的族群,这大概只能说是私立学校。

华夏文明,从伏羲一画开天地,绘太极八卦,开创人文,也可以看成是私人开创的族群人文教育的私立学校。

到炎帝教人种植和采草药治病,到苍颉造字形成文化符号,再到黄帝建立天文历法区分四季教化万方,再到大禹带领民众一起治水教大家方法和技术,这些都可以说是公立学校,是教育的不断前进和学校的壮大。

如果说前面这些都还有争议的话,那么孔子早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创办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私垫,也是地球上第一所私立学校,亲自编撰教材《诗经》《春秋》和亲身传授讲述被学生记录下来的《论语》,制定六艺作为教学科目,包括礼、乐、射、扑、书丶数,因此被后人誉为至圣先师,常被世人称之为万世师表。

当然,孔子也有老师,而且因其好学,老师很多。问道于老子,学琴于师襄,访乐于苌弘,问官于郯子,求教于项橐。上至卿大夫,下至七岁小儿,终得文武双全,所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中有官方公办的教育机构,也有民间的老百姓。比如师襄是琴官、苌弘是大夫、郯子是乐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老子李耳,是周王室守藏史,掌管天下图书典籍,博古通今,著作有《道德经》,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孔子等人都多次向其求教。

而西方的教育启蒙,至少晚了两百年。中华文明能够穿越历史,文化是主轴。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教育是根本。

公办教育与私办教育并存的历史

但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了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的区别。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过去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几乎都是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同时存在。

中国古代的教育,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进入国家最高层面,汉武帝时期纳入国家体系,隋文帝创造性开设科举考试公开选拔人才制度,由朝廷制定教育规则,由各地方乡贤民间办学,可以叫做“官制教育民办学校”,开创了大唐盛世和宋朝的繁荣。

古代东方民族教育的衰落

元、明、清三朝,都是以极其残暴的武力夺取政权,对教育的摧残十分严重,在长达六百年左右的漫长历史中,实行皇权专制,一个国家,一种思想,一样主义,一条道路,一个模式,几百年教育,只用一种教材,按一个标准,朝一个方向,说一种语言,写一种文字,做一种考题,做一个梦想,吃一样食品,穿一样服饰,成为统制阶级的工具。

曾经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科举考试,公开选拔人才机制,在领先世界几百年后,被西方的科学反超。

科举与科学的历史关联性

然而,几乎没人去研究,科举考试与科学,你看看这是多么接近的词语,科举考试的核心,就是分科分类学习,掌握知识、理论和逻辑,然后考试选拔人才,再将人才放到各行各业去研究、实践、应用,做出成就,这不正是科学的前身吗?换句话说,这不正是科学的鼻祖吗?西方的科学,不正是受到中国科举考试的影响吗?

科举后来为什么不行了呢?

究其原因,就是禁锢形成了教条,造成五个方面的僵化:

一是体制僵化,二是教师僵化,三是教材僵化,四是人才僵化,五是应用僵化。

科举制从隋文帝时代开创实行,到清光绪31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1905年停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教育再溯源再梳理

上古时代的教育,毫无疑问,是父子相传,口心相授;逐渐发展,到部落族人相互学习传授,是没有私立和公立之分的。如果非要严格区别,那么最早的源头只能算私立教育,后来的部族属于半私半公,再后来有了城邦,可能才算是有了公立的教育。

教育启蒙之初,公立教育是不对社会开放的,它主要是供官方用于官家子弟学习教育。

直到孔子亲自编撰教材,开创了私立教育,才第一个面向社会开放,广纳弟子,形成了学校的基本框架和创办理念。

孔子曰:有教无类,寓教于乐。

这可以说是自盘古开天地与三皇五帝以来,中华民族教育史的第一次飞跃,也是伟大的改变,被后来的人和世界公认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后来的两千多年历史,教育一直都是公私并存,形成互补。宋代以后,逐渐封闭僵化。直到民国教育西化,仍然是公私并存,人才涌现,包括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艺术家等。

1949年解放后,教育由中央统一计划安排,这是中国的教育进行历史试验的新时期。全国实行公立学校,迅速改变了教育严重落后的面貌。同时针对广大农民工人白天要劳动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办了识字夜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灭了文盲。

这是中国教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随着冷战的深入,国际环境恶化,东方和西方降下一道铁幕,大国与大国之间对抗加剧,以及大自然灾害的持续不断,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爆发,年轻的红卫兵成为那个文革时期的标志,知识分子被批成臭老九,学生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教育陷入意识形态的困难境地。

中西结合

中国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教育走向中西结合的时期。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提出科教兴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急需大量人才。然而,由于十年文革浩劫,当时连教材都没有,连考试用的纸都没有,只能够从外国从西方国家去紧急购买一批回来。

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时候,从山上山下招回了一大批学生,同时也招回了流落在各地的知识分子,作为教师,中国的教育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仅仅用了30多年,中国就教育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杰出人才,他们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各种各样的岗位上,并涌现出一大批走向世界的人才,他们有科学家,有企业家,有文学家,有艺术家,有教育家,可以说方方面面著名的人才都有,而且青春正茂,向着最高峰发起冲击。

有人说,这三十多年的教育是失败的,这样的话简直不值一驳。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没有教育匹配的成功,哪里来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正说明这个时期的教育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所以才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无数的人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变了方方面面的状况,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科技实力大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教育的新时代变化

随着中国实力快速增长,美国感到并认为这是最大的威胁,由于双方意识形态差异,矛盾不断升级,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一直到教育战,极端碰撞尖锐化,国际环境不断恶化,东方和西方再次降下一道铁幕,大国与大国之间对抗再次加剧。

更可怕的是,大自然灾害的再次持续不断,以及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激化,教育有可能再次陷入意识形态之中。

2021年,一些民办教培机构被取缔,包括线上与线下,有大的有小的,上千万从业人员转行,加上大量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的现实。

该怎么办?未来的教育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个人关心。

公立与私立谁优谁劣?

公立学校确实是得到公认的,可以统一人们的认知和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有利。

私立学校办得不太好,容易产生问题,但好处是差异性,交叉碰撞产生创新能力。

奇怪的是,我们的公立学校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可,为什么私立学校却办得不好?

更令人奇怪的是,西方教育办得好的却是私立学校。

中国最好的学校,几乎都是公办。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和资源。

中国的公办学校之所以优于民办,是因为公办拥有最好的资源。而西方的私立学校之所以优于公办,因为私立拥有最好的资源。

只是与世界上相比,虽然各有所长,各有利弊,但其实没有可比性。

世界上最卓越的学校,几乎都是私立,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西方人怎么把东方孔夫子的办学理念和方法给学去了,甚至还将老子的哲学思想给学到了精华,发扬光大了,谁能说清楚这是喜是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教育被视为必须公办,不再相信私立,如果第一个创办私塾的孔子知道,心中该如何想?

我们参考了东方和西方教育的源流,也梳理了中华民族的教育史,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每一个盛世教育都是公私并举的时代,每一个衰世都是因为教育封闭单一僵化造成。

这个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纵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