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业

校企合作专业太坑人(校企合作专业的利弊)

闾丘令飒 2022-03-02 21:10:02 7602次

校企合作专业的利弊分析: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就业,也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校企合作的专业可以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也可以切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毕业和就业无缝衔接,但是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是没有真正的法律保护措施,一些地方高校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如果说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无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实现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还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都通过大篇幅的政策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校企合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甚至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校企合作为什么这么难?最主要的校企在资源、需求和顾虑上差异性极大。

1 资源对比

企业资源:

1.一线实训场地、教师实践基地

2.有实践经验的员工(老师)

3.行业标准、岗位规范、质量标准、行业证书、实践课程等市场认证/认可标准

4.产品研发技术及团队

5.校企合作奖学金

6.企业文化

学校资源:

1.学生(准员工)

2.师资,特别是具有研发能力的教师

3.场地

4.品牌影响力(公办背景)

从资源匹配角度,校企合作是具有一定互补性的。

2 需求对比

企业需求:

1.高质量的企业员工(实习生)

2.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3.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

4.员工培训

5.拓展市场,获得学校项目

6.税收优惠(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学校需求:

1.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材、教法、标准等)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率

3.提升学校声誉

4.完善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建设

5.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6.企业教师深度参与教学

7.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取得更好成绩

通过校企需要匹配可以看出,两者分属不同的主体,在利益诉求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 风险对比

企业顾虑:

1.学生管理,特别是实习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2. 工学结合不够弹性,影响生产和管理

3.校企合作培养员工不稳定,跳槽频繁

4.校企合作回报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

学校顾虑:

1.学生安全问题

2.提升不了学校教育质量

3.企业经营风险导致合作不稳定

4.国有资产流失等带来的追责问责

通过校企风险顾虑可以看出,校企在学生实习管理等方面具有共同担忧,但整体上企业的顾虑更多。

基于校企资源、需求和风险意识的分析,校企合作的难点在于校企的需要并不一致,甚至还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主要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是公办体制,公益性是第一位的,而企业属于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是第一位。企业最大的需求是人力,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力资源数量是供过于求。校企主体在身份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校企合作中必然会出现“校热企冷”。

但是,校企合作不但要做,而且还要深化,该如何促进呢?

一是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协调引导作用。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政府有责任建立促进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通过政策、税收、土地和评价等一揽子职能引导企业重视并参与校企合作,做好顶层设计和服务工作。由于我国行业协会脱胎于政府的背景,在职责、资源和公信力等方面具有优势,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发挥央企国企的带头作用。央企国企既是企业,同时还具有全民属性,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由于同属公办体制,职业院校和央企国企的合作在天然上具有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同时,职业院校和央企国企的校企合作在规模、效益上实现了高质量,也给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导向作用。

三是职业院校需要拿出诚意。很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都落在签约层面上,面子工程居多,校领导极少走访企业,学校教育教学也极少诚心邀请企业深度参与。个别学校还提出“每个专业要合作十家企业,每个院系要合作百家企业,全校要合作千家企业的“十百千工程”,盲目追求数量,宣传展板很好看,人才培养一般般。有诚意的企业合作过一次也就敬而远之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但更要重视前面的话“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校企合作的根本之道。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