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就业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就业岗位方向怎么样)

谷梁皓轩 2021-11-27 22:10:01 7747次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主要在建筑安装公司、建筑消防工程公司、安防工程公司、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监理公司从事建筑电气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在建筑行业不断探索以及最新的新基建政策形势推动下,智慧建造已然引起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高度重视。比如迈道科技很早就将智慧建造作为科技研发四大重点方向之一,大力倡导和推进;较早推动BIM应用和智慧工地建设;探索建筑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推动建筑工业化与智慧建造结合;立体展现打通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可行性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成果还体现在智慧组织、智慧设计、智慧制造和智慧施工等方面。

智慧建造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即利用以“三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和“三算”(算据、算力、算法)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现工程建造要素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建模、可视化认知、高性能计算以及智能化决策支持,实现数字链驱动下的工程立项策划、规划设计、运维服务一体化集成与高效率协同,大大提高传统建造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建造”这种新兴建造方式,不仅给出了解决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的智慧化解决答案,也契合了打造科技强国、建筑强国的理念。此外,政策利好和支撑也不断涌现,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大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智能建造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承接,发展优势凸显。

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同时,《指导意见》从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7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全面落实《指导意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务求实效。

我们都知道,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落后的生产方式,粗放式的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那么作为建筑行业企业,应当如何在“智能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完成转型升级,建筑从业人员应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这将是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建筑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其构建的核心技术还要依托国外技术,这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说,就缺乏了最基础的保障。

面对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建筑行业从业者如何寻求发展等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如: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公告,首次将智能建造纳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文件指出智能建造相关专业是为适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是推动我国智能智慧项目建设所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

政策助推,产业发展,迫使其对智慧建造人才的培养方向也颇多,即针对智能智慧建设项目特点,立足智慧建造工程师素质能力、专业技术需要,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精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构件生产和施工安装方法;能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和智能运维管理;能胜任传统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而根据今后10年,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与管理人员在该行业所有从业人员总数占比基数,可以预测智慧建造技术人员缺口巨大,政策助推、市场潜力巨大等均使得智慧建造工程师将迎来供不应求的就业前景。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1.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